显然,我们无法也无需使用运动传感器或是机器人技术,响应式Web设计更多需要的是抽象思维。好在,一些相关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实践,比如液态布局、帮助页面重新格式化的media queries和脚本等。但是响应式Web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屏幕分辨率自适应以及自动缩放的图片等等,它更像是一种对于设计的全新思维模式。
调整分辨率不同的设备都有各自的屏幕分辨率、清晰度以及屏幕定向方式,不断被研发着的各种新设备也将带来新的屏幕尺寸规格。有些设备基于横屏(portrait),有些是竖屏(landscape),甚至还有正方形;对于日益流行的iPhone、iPad及其他一些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,用户还可以通过转动设备来任意切换屏幕的定向方式。怎样才能做到让一种设计方案满足所有情况?
要想做到同时兼容横、竖屏(用户还有可能在页面加载的过程中切换方向),我们就必须考虑N种屏幕尺寸规格。诚然,我们可以将这些规格划分为几个大类,然后为每一类做一种方案,确保该方案至少在本组中尽量具有弹性。但即使这样,结果也将是无比焦虑的,谁知道某类设备在5年之后的占有率是多少?而且很多用户甚至不去将浏览器的窗口最大化;类似这样的变数,我们还要考虑多少呢?
在08年之后,更多更有代表性的新设备问世并普及了。显然,我们不可以沿着"多方案"的思路继续走下去;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?
部分解决方案:一切弹性化几年前,弹性布局(flexible layout)几乎是一种奢侈品,所谓弹性,也只是体现在竖排布局以及字号等方面;图片始终可以轻易的破坏页面结构,而且即使是哪些弹性的元素结构,在很极端的情况下,仍会破坏布局。所以,所谓的弹性布局其实并非那样弹性,它有时甚至不能适应台式机与笔记本的屏幕分辨率差异,更不用说手机等移动设备了。
.......
查看全文 >>